日前,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。
此次论坛以“人工智能:技术理性与社会发展”为主题,汇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界精英,与会特邀专家结合各自领域实践,从不同视角就人工智能与现代生活发展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讨,积极建言献策。
这里撷取部分专家发言精彩片段,以飨读者。
吴澄:人类可以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发展
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,提到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、改变世界。“那么,我自己也一直在体会和认识这句话,怎么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了?怎么改变世界了?为什么要提得这么高?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、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澄如是说。
吴澄院士表示,作为自然科学家愿意在此作一个跨界的发言。在他的《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经济——对经济、社会的重要影响》的报告中,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经济对经济、社会产生的根本性影响:一是人类环境从物理世界进入信息物理融合的世界,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和认知将广泛应用;二是人类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将面临重大调整;三是人类社会各种层面的治理能力将会有质的提高,从“有没有”“能不能”走向“好不好”。因此,人工智能的发展远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,它带来很多需要深入分析、求解的人文挑战。
有意思的是,针对有人认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,“将来很快机器要代替人了,人类要被消灭了,人工智能是最后一项发明”的说法,吴澄院士说:“我觉得这纯粹是假象,这个离现在还很远,不用紧张。但是人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,就是人类可以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发展。”吴澄院士强调,人工智能这种东西对人类有利无害。他认为,今天人工智能向着“计算机+人”的混合智能发展,向着“计算机+网络的群体智能发展”,向着“计算机+人+物”的复杂智能系统发展。而大数据智能、跨媒体智能和大量的无人系统都在为智能制造发展带来新的机遇。